正确理解python中的关键字“with”与上下文管理器

yipeiwu_com5年前Python基础

前言

如果你有阅读源码的习惯,可能会看到一些优秀的代码经常出现带有 “with” 关键字的语句,它通常用在什么场景呢?今天就来说说 with 和 上下文管理器。

对于系统资源如文件、数据库连接、socket 而言,应用程序打开这些资源并执行完业务逻辑之后,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关闭(断开)该资源。

比如 Python 程序打开一个文件,往文件中写内容,写完之后,就要关闭该文件,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极端情况下会出现 "Too many open files" 的错误,因为系统允许你打开的最大文件数量是有限的。

同样,对于数据库,如果连接数过多而没有及时关闭的话,就可能会出现 "Can no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Too many connections",因为数据库连接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资源,不可能无限制的被创建。

来看看如何正确关闭一个文件。

普通版:

def m1():
 f = open("output.txt", "w")
 f.write("python之禅")
 f.close()

这样写有一个潜在的问题,如果在调用 write 的过程中,出现了异常进而导致后续代码无法继续执行,close 方法无法被正常调用,因此资源就会一直被该程序占用者释放。那么该如何改进代码呢?

进阶版:

def m2():
 f = open("output.txt", "w")
 try:
 f.write("python之禅")
 except IOError:
 print("oops error")
 finally:
 f.close()

改良版本的程序是对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处进行 try 捕获,使用 try/finally 语句,该语句表示如果在 try 代码块中程序出现了异常,后续代码就不再执行,而直接跳转到 except 代码块。而无论如何,finally 块的代码最终都会被执行。因此,只要把 close 放在 finally 代码中,文件就一定会关闭。

高级版:

def m3():
 with open("output.txt", "w") as f:
 f.write("Python之禅")

一种更加简洁、优雅的方式就是用 with 关键字。open 方法的返回值赋值给变量 f,当离开 with 代码块的时候,系统会自动调用 f.close() 方法, with 的作用和使用 try/finally 语句是一样的。那么它的实现原理是什么?

在讲 with 的原理前要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,就是上下文管理器(Context Manager)。

上下文管理器

任何实现了 __enter__() __exit__() 方法的对象都可称之为上下文管理器,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可以使用 with 关键字。显然,文件(file)对象也实现了上下文管理器。

那么文件对象是如何实现这两个方法的呢?我们可以模拟实现一个自己的文件类,让该类实现 __enter__() __exit__() 方法。

class File():

 def __init__(self, filename, mode):
 self.filename = filename
 self.mode = mode

 def __enter__(self):
 print("entering")
 self.f = open(self.filename, self.mode)
 return self.f

 def __exit__(self, *args):
 print("will exit")
 self.f.close()

__enter__() 方法返回资源对象,这里就是你将要打开的那个文件对象, __exit__() 方法处理一些清除工作。

因为 File 类实现了上下文管理器,现在就可以使用 with 语句了。

with File('out.txt', 'w') as f:
 print("writing")
 f.write('hello, python')

这样,你就无需显示地调用 close 方法了,由系统自动去调用,哪怕中间遇到异常 close 方法也会被调用。

contextlib

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 contextmanager 的装饰器,更进一步简化了上下文管理器的实现方式。通过 yield 将函数分割成两部分,yield 之前的语句在 __enter__ 方法中执行,yield 之后的语句在 __exit__ 方法中执行。紧跟在 yield 后面的值是函数的返回值。

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

@contextmanager
def my_open(path, mode):
 f = open(path, mode)
 yield f
 f.close()

调用

with my_open('out.txt', 'w') as f:
 f.write("hello , the simplest context manager")

总结

Python 提供了 with 语法用于简化资源操作的后续清除操作,是 try/finally 的替代方法,实现原理建立在上下文管理器之上。此外,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 contextmanager 装饰器,更进一步简化上下管理器的实现方式。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,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,谢谢大家对【听图阁-专注于Python设计】的支持。

相关文章

Python Selenium 之关闭窗口close与quit的方法

selenium关闭窗口有两个方法,close与quit,我们稍作研究便知道这两个方法的区别。 1.看源码或API 这是close()的说明: Closes the current...

Python数据可视化:顶级绘图库plotly详解

Python数据可视化:顶级绘图库plotly详解

有史以来最牛逼的绘图工具,没有之一 plotly是现代平台的敏捷商业智能和数据科学库,它作为一款开源的绘图库,可以应用于Python、R、MATLAB、Excel、JavaScript...

Pytorch Tensor的索引与切片例子

1. Pytorch风格的索引 根据Tensor的shape,从前往后索引,依次在每个维度上做索引。 示例代码: import torch a = torch.rand(4, 3...

使用python生成目录树

这是一个使用Python生成文件、目录树的程序,其中遇到一个问题是:如何确定某个目录下的某一文件是最后一个遍历的文件。因为最后一个遍历的文件前应添加"└─",非最后一个文件前添加"├─"...

Python中如何导入类示例详解

前言 随着我们不断地在一个文件中添加新的功能, 就会使得文件变得很长。 即便使用了继承,也抑制不住类的成长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可以将类存储在模块中, 然后在主程序中导入所需的模块,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