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中super函数用法实例分析

yipeiwu_com5年前Python基础

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中super函数用法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,具体如下:

这是个高大上的函数,在python装13手册里面介绍过多使用可显得自己是高手 23333. 但其实他还是很重要的. 简单说, super函数是调用下一个父类(超类)并返回该父类实例的方法. 这里的下一个的概念参考后面的MRO表介绍.

help介绍如下:

super(type, obj) -> bound super object; requires isinstance(obj, type)
super(type) -> unbound super object
super(type, type2) -> bound super object; requires issubclass(type2, type)
Typical use to call a cooperative superclass method:
class C(B):
    def meth(self, arg):
        super(C, self).meth(arg)

由此可知, super有三种用法, 第一参数总是召唤父类的那个类, 第二参数可缺(返回非绑定父类对象),也可以是实例对象或该类的子类. 最终返回的都是父类的实例(绑定或非绑定). 在Python3中,super函数多了一种用法是直接super(),相当于super(type,首参), 这个首参就是一般的传入的self实例本身啦. 因为在py2里面常用也是这种写法.

另外, 在py2中, super只支持新类( new-style class, 就是继承自object的).

为什么要调用父类?

在类继承时, 要是重定义某个方法, 这个方法就会覆盖掉父类的相应同名方法. 通过调用父类实例, 可以在子类中同时实现父类的功能.例如:

# Should be new-class based on object in python2.
class A(object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A"
  print "leave A"
class B(A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B"
  super(B, self).__init__()
  print "leave B"
>>> b = B()
enter B
enter A
leave A
leave B

通过调用super获得父类实例从而可以实现该实例的初始化函数. 这在实践中太常用了 (因为要继承父类的功能, 又要有新的功能).

直接使用父类来调用的差异

事实上, 上面的super函数方法还可以这么写:

class A(object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A"
  print "leave A"
class B(A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B"
  A.__init__(self)
  print "leave B"

通过直接使用父类类名来调用父类的方法, 实际也是可行的. 起码在上面的例子中效果上他们现在是一样的. 这种方法在老式类中也是唯一的调用父类的方法 (老式类没有super).

通过父类类名调用方法很常用, 比较直观. 但其效果和super还是有差异的. 例如:

class A(object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A"
  print "leave A"
class B(A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B"
  A.__init__(self)
  print "leave B"
class C(A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C"
  A.__init__(self)
  print "leave C"
class D(B,C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D"
  B.__init__(self)
  C.__init__(self)
  print "leave D"
>>> d=D()
enter D
enter B
enter A
leave A
leave B
enter C
enter A
leave A
leave C
leave D

可以发现, 这里面A的初始化函数被执行了两次. 因为我们同时要实现B和C的初始化函数, 所以分开调用两次, 这是必然的结果.

但如果改写成super呢?

class A(object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A"
  print "leave A"
class B(A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B"
  super(B,self).__init__()
  print "leave B"
class C(A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C"
  super(C,self).__init__()
  print "leave C"
class D(B,C):
 def __init__(self):
  print "enter D"
  super(D,self).__init__()
  print "leave D"
>>> d=D()
enter D
enter B
enter C
enter A
leave A
leave C
leave B
leave D

会发现所有父类ABC只执行了一次, 并不像之前那样执行了两次A的初始化.

然后, 又发现一个很奇怪的: 父类的执行是 BCA 的顺序并且是全进入后再统一出去. 这是MRO表问题, 后面继续讨论.

如果没有多继承, super其实和通过父类来调用方法差不多. 但, super还有个好处: 当B继承自A, 写成了A.__init__, 如果根据需要进行重构全部要改成继承自 E,那么全部都得改一次! 这样很麻烦而且容易出错! 而使用super()就不用一个一个改了(只需类定义中改一改就好了)

Anyway, 可以发现, super并不是那么简单.

MRO 表

MRO是什么?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出来:

>>> D.mro() # or d.__class__.mro() or D.__class__.mro(D) 
[D, B, C, A, object]
>>> B.mro()
[B, A, object]
>>> help(D.mro)
#Docstring:
#mro() -> list
#return a type's method resolution order
#Type:  method_descriptor

MRO就是类的方法解析顺序表, 其实也就是继承父类方法时的顺序表 (类继承顺序表去理解也行) 啦.

这个表有啥用? 首先了解实际super做了啥:

def super(cls, inst):
 mro = inst.__class__.mro()
 return mro[mro.index(cls) + 1]

换而言之, super方法实际是调用了cls的在MRO表中的下一个类. 如果是简单一条线的单继承, 那就是父类->父类一个一个地下去罗. 但对于多继承, 就要遵循MRO表中的顺序了. 以上面的D的调用为例:

d的初始化

-> D (进入D) super(D,self)
-> 父类B (进入B) super(B,self)
-> 父类C (进入C) super(C,self)
-> 父父类A (进入A)  (退出A) # 如有继续super(A,self)  -> object (停了)
-> (退出C)
-> (退出B)
-> (退出D)

所以, 在MRO表中的超类初始化函数只执行了一次!

那么, MRO的顺序究竟是怎么定的呢? 这个可以参考官方说明The Python 2.3 Method Resolution Order . 基本就是, 计算出每个类(从父类到子类的顺序)的MRO, 再merge 成一条线. 遵循以下规则:

在 MRO 中,基类永远出现在派生类后面,如果有多个基类,基类的相对顺序保持不变。 这个原则包括两点:

1. 基类永远在派生类后面
2. 类定义时的继承顺序影响相对顺序.

如果有以下继承 (Python中的super用法详解):

    object
     /   \
    /      A
   |     /   \
  B-1  C-2   D-2
    \   /    /
     E-1    /
        \  /
          F

那么MRO是: F -> E -> B -> C -> D -> A -> object

怎么解释呢?

根据官方的方法, 是:

L(O) = O
L(B) = B O
L(A) = A O
L(C) = C A O
L(D) = D A O
L(E) = E + merge(L(B),L(C))
  = E + merge(BO,CAO)
  = E + B + merge(O,CAO)
  = E + B + C + merge(O,AO)
  = E + B + C + A + merge(O,O)
  = E B C A O
L(F) = F + merge(L(E),L(D))
  = F + merge(EBCAO,DAO)
  = F + EBC + merge(AO,DAO)
  = F + EBC + D + merge(AO,AO)
  = F EBC D AO

看起来很复杂..但还是遵循在 MRO 中,基类永远出现在派生类后面,如果有多个基类,基类的相对顺序保持不变。所以, 我个人认为可以这么想:

  • 先找出最长深度最深的继承路线F->E->C->A->object. (因为必然基类永远出现在派生类后面)
  • 类似深度优先, 定出其余顺序: F->E->B->obj, F->D->A-object
  • 如果有多个基类,基类的相对顺序保持不变, 类似于merge时优先提前面的项. 所以排好这些路线: (FEBO, FECAO, FDAO)
  • F->E->B->obj且E(B,C)决定B在C前面.所以F->E->B->C->A->obj (相当于F+merge(EBO,ECAO)).
  • F->D->A-object且F(E,D)决定了D在E后, 所以D在E后A前. 因为相对顺序, 相当于FE+merge(BCAO, DAO), 所以FE BC D AO

更多可参考

关于Python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查看本站专题:《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入门与进阶教程》、《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教程》、《Python函数使用技巧总结》、《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汇总》、《Python编码操作技巧总结》及《Python入门与进阶经典教程

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Python程序设计有所帮助。

相关文章

pandas 对group进行聚合的例子

如下所示: DataFrameGroupBy.agg(arg, *args, **kwargs) 例子: >>> df = pd.DataFrame({'A...

深度辨析Python的eval()与exec()的方法

Python 提供了很多内置的工具函数(Built-in Functions),在最新的 Python 3 官方文档中,它列出了 69 个。 大部分函数是我们经常使用的,例如 print...

Python实现监控程序执行时间并将其写入日志的方法

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监控程序执行时间并将其写入日志的方法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。具体实现方法如下: # /usr/bin/python # -*- coding:utf-8...

pycharm设置鼠标悬停查看方法设置

pycharm设置鼠标悬停查看方法设置

我们使用pycharm的时候,有时遇到了不认识的方法习惯于将鼠标悬停在方法上查看方法介绍。那么如何设置呢?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。 首先假如我们要查看下图所示的方法,鼠标放上去并没有显示...

Python基本类型的连接组合和互相转换方式(13种)

Python基本类型的连接组合和互相转换方式(13种)

本篇总结了一下字符串,列表,字典,元组的连接组合使用和类型的互相转换小例子,尤其列表中的extend()方法和字典中的 update方法非常的常用。 1.连接两个字符串 a = "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