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flask中的before_request与after_request

yipeiwu_com6年前Python基础

本文主要是对flask中的before_request与after_request用法做一个简单的分析,具体实例和介绍如下。

使用before_request 和 after_request的方法都非常简单,使用 @app.before_request 或者@app.after_request 修饰期望在请求前或请求后执行的函数即可

示例:

@app.before_request 
def before_request(): 
  if not m_ip_range.is_ip_strict(): 
    return 
  ranges = m_ip_range.get_range() 
  ip_int = utils.ip_to_int(request.remote_addr) 
  yes = False 
  for item in ranges: 
    if item['is_used']==0: 
      continue 
    if ip_int >= item['ip_start'] and ip_int <= item['ip_end']: 
      yes = True 
      break 
  if not yes: 
    abort(400) 

before_request()函数被修饰以后,每一次请求到来后,都会先执行它,如果没问题即没有执行到abort(400),那么就会进入到正常的被app.route修饰的函数中进行响应,如果有多个函数被app.before_request修饰了,那么这些函数会被依次执行。

你很关心这个before_request装饰器有什么用,其实它的用处非常大,比如我们希望能对ip地址进行过滤,虽然你可以使用nginx,但我们也可以使用before_request来做,使用nginx,我们不得不手动的进行设置,但如果是用flask自身的before_request机制,我们可以在程序判断出某个ip有恶意访问行为后将其加入到缓存当中(redis),每次请求到来时,由before_request来判断这个ip是不是合法的。

被app.after_request修饰过的函数会在请求得到相应后返回给用户前被调用,也就是说,这个时候,请求已经被app.route装饰的函数响应过了,已经形成了response,我们在这个时候做一些操作,flask有一个插件叫 flask-compress,是对响应结果进行压缩的,它就是用after_request的这个机制,在response返回前对数据进行了压缩,如果你有别的想要操作的事情,同样可以使用after_request来完成。

总结

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浅谈flask中的before_request与after_request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参阅本站其他相关专题,如有不足之处,欢迎留言指出。感谢朋友们对本站的支持!

相关文章

python保存字典和读取字典的实例代码

读取一个已经保存了的字典 f = open('dict_th','r') a = f.read() dict_hi = eval(a) f.close() 保存一个字典 dic...

Python中IPYTHON入门实例

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中IPYTHON用法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。具体分析如下: 1. 使用TAB补全功能 2. 配置IPYTHON .ipython目录中的是一个名为ipy_use...

Python通过调用mysql存储过程实现更新数据功能示例

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通过调用mysql存储过程实现更新数据功能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,具体如下: 一、需求分析 由于管理费率配置错误,生成订单的还本付息表和订单表的各种金额,管理费...

浅谈Python实现Apriori算法介绍

浅谈Python实现Apriori算法介绍

导读: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火热,啤酒与尿布的故事广为人知。我们如何发现买啤酒的人往往也会买尿布这一规律?数据挖掘中的用于挖掘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可以告诉我们。本文首先对A...

Python使用迭代器打印螺旋矩阵的思路及代码示例

Python使用迭代器打印螺旋矩阵的思路及代码示例

思路 螺旋矩阵是指一个呈螺旋状的矩阵,它的数字由第一行开始到右边不断变大,向下变大, 向左变大,向上变大,如此循环。 螺旋矩阵用二维数组表示,坐标(x,y),即(x轴坐标,y轴坐标)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