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Python中的@classmethod用法详解

yipeiwu_com6年前Python基础

在Python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类构建中,有时候会遇到@classmethod的用法。

总感觉有这种特殊性说明的用法都是高级用法,在我这个层级的水平中一般是用不到的。

不过还是好奇去查了一下。

大致可以理解为:使用了@classmethod修饰的方法是类专属的,而且是可以通过类名进行调用的。为了能够展示其与一般方法的差异,写一段简单的代码如下:

class DemoClass:
    @classmethod
    def classPrint(self):
       print("class method")
    def objPrint(self):
       print("obj method")
 
obj = DemoClass()
obj.objPrint()
obj.classPrint()
 
DemoClass.classPrint()
DemoClass.objPrint()

程序的执行结果如下:

grey@DESKTOP-3T80NPQ:/mnt/e/01_workspace/02_programme_language/03_python/03_OOP/2017/08$python classmethod.py
obj method
class method
class method
Traceback (mostrecent call last):
 File "classmethod.py", line 13, in<module>
  DemoClass.objPrint()
TypeError: unboundmethod objPrint() must be called with DemoClass instance as first argument (gotnothing instead)
grey@DESKTOP-3T80NPQ:/mnt/e/01_workspace/02_programme_language/03_python/03_OOP/2017/08$exit
exit
 
E:\01_workspace\02_programme_language\03_python\03_OOP\2017\08>pythonclassmethod.py
obj method
class method
class method
Traceback (mostrecent call last):
 File "classmethod.py", line 13, in<module>
  DemoClass.objPrint()
TypeError:objPrint()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: 'self'

上面的程序执行,我是在两个操作系统中的两个Python版本环境中进行的。不管是Py2还是Py3,这方面的设计都是差不多的。总体来说,这种用法还是很微妙的。由于没有足够的实战历练,暂时还说不好这个东西有什么更好的优势。

这篇对Python中的@classmethod用法详解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【听图阁-专注于Python设计】。

相关文章

Python中几种属性访问的区别与用法详解

起步 在Python中,对于一个对象的属性访问,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点(.)属性运算符进行操作。例如,有一个类实例对象foo,它有一个name属性,那便可以使用foo.name对此属性进行...

把csv文件转化为数组及数组的切片方法

在Python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两个库Numpy和pandas csv文件转化为数组 import numpy my_matrix = numpy.loadtxt(open("c:\\...

PyTorch 随机数生成占用 CPU 过高的解决方法

PyTorch 随机数生成占用 CPU 过高的问题 今天在使用 pytorch 的过程中,发现 CPU 占用率过高。经过检查,发现是因为先在 CPU 中生成了随机数,然后再调用.to(d...

Python新手实现2048小游戏

Python新手实现2048小游戏

接触 Python 不久,看到很多人写2048,自己也捣鼓了一个,主要是熟悉Python语法。 程序使用Python3 写的,代码150行左右,基于控制台,方向键使用输入字符模拟。 演示...

Python实现多条件筛选目标数据功能【测试可用】

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多条件筛选目标数据功能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,具体如下: python中提供了一些数据过滤功能,可以使用内建函数,也可以使用循环语句来判断,或者使用pand...